电 话:0817-2801866
投诉电话:0817-2812233
网 址:www.ncbxxh.cn
保险业电子签名标准有望年内落地,现仅三成险企实现电子签名
保险业电子签名标准有望年内落地,现仅三成险企实现电子签名
(澎湃新闻3月13日) 胡初晖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37859
《保险业电子签名技术应用规范》的起草有望在年内完成。
近日,作为《保险电子签名技术应用规范》牵头单位之一的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寿险”)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透露,目前公司已经向保监会提交了这一标准制定的分阶段工作计划,下个月将启动制定工作,预计在2017年年内将完成保险业电子签名标准化规范的起草。
据澎湃新闻了解,在国内140多家保险公司中,目前仅有约46家险企实现了电子签名技术。业内人士表示,对保险公司来说,电子签名技术的研发成本相对较高,若是委托外包公司研发,则面临着移动技术与保险行业特点的兼容性考验。据了解,过去保险行业存在的“双代”现象(代抄录风险提示语句和代签名)一直是监管关注的重点,电子签名标准落地后,将有助于缓解此类现象。
在保险行业当中,电子签名技术应用可以贯穿承保、生调、契约、保全、理赔、给付等所有需要消费者授权确认并签署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于相关单证确认无误后,使用专业的电容笔,在经由国家法律认可的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提供的签名控件上签署。随后,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会实时将“电子单证”与“签名”绑定为一份完整的加密文件,并加盖时间戳、颁发加密证书。这份包含客户签名的加密文件还同步保存在了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和保险公司系统内,保存时间必须符合监管机构对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要求。
早在2005年,中国就正式施行了《电子签名法》,然而直到2012年11月,才出现了保险行业电子签名的“第一单”。据澎湃新闻了解,在国内140多家保险公司中,目前仅有不到3成的保险公司实现了电子签名技术。业内人士表示,实现电子签名技术存在一定研发成本,对于部分中小型险企来说,并不具备这样的研发能力。此外,若是险企想通过外包的方式来实现此类技术,则面临着技术外包和保险特性“不兼容”的风险。
在保监会印发的《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三五”规划》当中,《保险电子签名技术应用规范》被写入规划实施范围。据了解,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险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保标委”)已发函正式委托太保寿险作为标准制定牵头单位,联合平安集团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保险电子签名技术应用规范》金融行业标准起草任务。一位参与标准起草的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在电子签名标准起草过程中,规范了电子签名在保险业运用的一些基础,诸如由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提供认证服务,与认证机构签订保密协议且受到国家法律认可;对电子签名进行绑定加密,使消费者签名无法被截取、盗用;加密文件若被篡改系统可以即刻发现等,最终将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事实上,随着技术发展,保险业异地电子签名技术也已经成为了现实。
2016年,太保寿险在业内首创“云投保”技术。简单来说,投保人在移动展业平台上购买保险产品时,系统会将保单链接推送至身处异地的被保人手机上,被保人便可在随时随地对保单进行确认并进行签字确认。同时,被保人的当时头像也能被采集,并传送回移动展业平台。“云投保”通过移动端的一键触发和智能手机端的四个简单步骤,即可交互完成远程投保,从根本上解决了异地客户无法完成远程投保签名的行业性难题。据统计,目前太保寿有将近1万件的保单是通过“云投保”的方式来实现的,覆盖有效保额达到1.1亿元,占公司全部个险业务的1%。目前该技术主要向分红险和万能险渠道开放,出于风控考虑,未来“云投保”技术也将逐渐向重疾险等保障类产品开放。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工作和生活半径扩大,全国流动人口占比达到19.6%。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异地投保的案例日渐增多。根据太保寿险的实际销售统计,新保业务中,投保人和被保人不是同一个人的占比高达46%。面对这样的情况,一般来说,投保人需要把所有纸质单证通过快递的方式寄到外地,让被保人确认后再签完名回寄。但这个过程对于保险公司、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来说都存在程度复杂、容易在递送中发生延误等状况。为了避免这一系列麻烦,部分保险销售人员会要求投保人帮被保险人代签单证。这种“代签名”的做法,容易引发合同效力不确定,从而导致保险销售员、消费者和公司三者间产生纠纷,而“代签名”等现象,正是各级保险业监管机构所关注的监管风险点之一。